1、2023年2月钢铁PMI为50.1%
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数据,2023年2月份为50.10%,环比回升3.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分项指数中,1月份新订单指数为48.9%,较上月上升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1.10%,环比上升0.90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80%,环比上升2.30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6%,环比上升3.2个百分点;原料库存指数为51.40%,环比上升7.50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为64.70%,环比下降1.90个百分点。分项指数变化显示,市场需求逐步复苏,钢厂生产继续回升,原材料价格高位上涨,产品价格震荡上行,钢厂对后市较为乐观,产成品库存有所上升。预计3月份,钢市需求继续回升,钢厂生产小幅波动,原材料成本高位运行,钢材价格或有一定上涨空间。
(资料图)
2、工信部:2023年力争实现废钢铁利用量达到2.65亿吨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将进一步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动溯源管理全覆盖,加强废钢、废纸等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培育上百家综合利用骨干企业,2023年我们力争实现废钢铁利用量达到2.65亿吨。要加强磷石膏等复杂难用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攻关,积极拓展综合利用渠道。进一步聚焦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用水行业,开展废水循环利用试点。
3、2022年我国粗钢减量主要来自重点钢铁企业
2022年,86家重点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合计为8.16亿吨,占全国粗钢总产量10.18亿吨的80.17%,其余部分为民营非重点企业合计2.02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9.83%。全国粗钢总产量同比减少1760.46万吨,减幅为1.7%,减量主要来自于重点钢铁企业,86家重点钢铁企业同比减少1277.18万吨,减幅为1.54%;民营非重点企业同比减少483.28万吨,减幅为2.45%。2022年,86家重点钢铁企业有60家粗钢产量同比减少,合计减量为2963.05万吨,减幅为5.61%;有26家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加,合计增量为1685.86万吨,增幅为5.61%。
4、天津: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等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达到800万吨以上
近日,《天津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到2025年,天津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体系将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200个、专业型和综合型绿色分拣中心10个,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30万个以上;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行业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电池等10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达到800万吨以上。
5、国家发改委运行局指导地方做好煤炭生产供应保障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运行局指导各地持续做好供暖季煤炭生产供应保障工作。春节过后,督促有关产煤省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恢复煤炭生产,稳定煤炭供应。近期,全国煤炭日均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保持在1.6亿吨以上,北方主要下水煤港口存煤保持在约3000万吨,处于近几年高位,环渤海港口动力煤现货价格回落至近两年低位。
6、我国渤海再发现亿吨级油田
3月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渤海再获亿吨级大发现——渤中26-6油田,这是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连续三年获得的亿吨级大发现。渤中26-6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170公里,平均水深22.1米。发现井渤中26-6-2井钻遇油气层累计超过320米,完钻井深4480米,测试平均日产油超270吨,平均日产气超32万立方米。据了解,渤中26-6油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3亿吨油当量,能够开采原油超2000万吨,提炼成汽油后可供10000辆小汽车正常行驶30年,同时可开采天然气超90亿立方米,能够满足天津市常住人口使用近15年,具有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7、鞍钢首卷强度为世界最高级别2000MPa汽车用钢交付
日前,鞍钢首卷强度为世界最高级别2000MPa的汽车用镀铝硅涂层热成形商品材钢卷在鞍钢股份冷轧厂三号镀锌机组一次性试车成功、顺利下线,并按合格商品材交货。此举标志鞍钢具备批量生产此种产品的能力,为进一步拓展汽车钢新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8、玉溪市新平县仙福180万吨钢铁项目开工
2月27日上午,玉溪市新平县仙福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工,新平县仙福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项目以钢材精深加工为主,承接仙福公司年产180万吨1050mm热轧带钢等钢铁前端项目,通过补链、强链、延链,推动钢铁深加工产业向特色化、集聚化、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集汽车破碎拆解、废钢加工、钢铁生产、钢铁精加工等“四步一体”的钢铁循环产业园。项目规划用地743亩,概算总投资4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