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回撤和波动率有什么关系? 快报


(资料图)

在基金投资领域,回撤和波动率是衡量基金风险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投资者评估基金的风险水平和投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回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基金净值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下跌幅度,它反映了基金在该时间段内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例如,一只基金的净值在一段时间内从1元涨到1.2元,之后又跌回到1.1元,那么该基金在这段时间的最大回撤就是(1.2 - 1.1) / 1.2 ≅ 8.33%。回撤体现了基金净值的下跌程度,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可能面临的亏损情况。

而基金波动率则是衡量基金净值波动的剧烈程度,通常用标准差来表示。标准差越大,说明基金净值的波动越剧烈,反之则越稳定。波动率反映了基金净值的不确定性,它不仅考虑了基金净值的下跌,也考虑了上涨的情况。例如,一只基金的净值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地大幅涨跌,那么它的波动率就会比较高;而如果基金净值相对稳定,波动较小,那么它的波动率就会较低。

从本质上来说,回撤和波动率都与基金净值的波动有关,但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回撤更侧重于基金净值下跌的幅度,关注的是投资者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而波动率则更全面地反映了基金净值的波动情况,包括上涨和下跌。

一般情况下,波动率较高的基金,其回撤的可能性和幅度也相对较大。因为波动率大意味着基金净值的波动剧烈,在市场行情不利时,基金净值更容易出现大幅下跌,从而导致较大的回撤。相反,波动率较低的基金,其净值相对稳定,回撤的可能性和幅度也会相对较小。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表格进行对比:

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基金的回撤和波动率有助于评估基金的风险水平。在选择基金时,如果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那么可以选择回撤和波动率较小的基金;而如果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并且追求较高的收益,那么可以适当考虑回撤和波动率较大的基金。